348 英雄厅内,昔日好友,各为其主!_大清话事人
笔趣阁 > 大清话事人 > 348 英雄厅内,昔日好友,各为其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348 英雄厅内,昔日好友,各为其主!

  第349章英雄厅内,昔日好友,各为其主!

  阅信毕,李郁满心欢喜,放下信笺笑道:

  “寡人怎么忘了这位江南人民的老朋友,他和盘踞在萍乡县武功山的张厉勇白莲残部是老相识。对了,此人现在何处?”

  ……

  10天前,

  马钢厂区周边,一处巷子里迎来了不速之客。

  一队背着燧发枪的士兵护送着4轮马车驶入,和这脏臭的巷子显得格格不入。

  “就是这儿?”

  “回军爷,是这里。您要找的那个人如今就在这里,靠罩着几个老娘们挣口饭吃。”

  砰,

  破门被士兵用脚“斯文的”踹开,里面传出几声女人尖叫。

  然后就冲出来3个汉子,领头的赤膊胖子居然是司马尚,手里还提着一把菜刀。

  “嗯!”

  他就被船送到了江西前线。

  “司马先生,可以走了吗?”

  “小人司马尚。”

  扑通,他很懂事地跪倒在泥水里。

  “谁踏马的敢踹~”

  一年前,他侥幸活着渡江。

  士兵松了一口气,挥挥手:

  两个跟班面露喜色。

  都是读书人,他能理解这种委屈感,

  司马尚乃是两榜进士出身,做过一任知府的人。现如今,却落到了靠几个卖笑老娘们吃饭的地步

  换了谁,都会哀叹人生之艰难。

  最终靠着笼络2个弟兄,和几个半老徐娘做起了这没脸的生意,勉强混口饭吃。

  司马尚激动的双手哆嗦:

  先到马钢,

  终于混到鸡犬升天的这一天了,没白耗。当初,从江北大别山跟着司马尚渡江的数名白莲教徒如今只剩下这2人。

  然后,

  “可是做过一任郧阳知府,还入过白莲的司马尚?”

  所以,他越混越差。

  “可是陛下想起了小人?”

  后面俩跟班立刻有样学样,弃械跪下。

  到了发饷日,这小院都挤不下。

  话音未落,

  ……

  换了身干净像样的衣服,又吃了一顿油水很足的矿工饭。

  读书人本来可以做私塾先生混口饭的,可无奈科举这路在吴国暂时不通。

  ……

  司马尚擦干眼泪,带着2个跟班头也不回的离开了这间肮脏的小院。

  胡雪余先召见他,略表歉意,并且暗示这是陛下突然想起了他,否则还不知会雪藏多久。

  “走,现在就走。”

  ……

  院子里响彻云霄的痛哭

  这名商业署官员也不着急,安静的看着。

  周围类似的产业发达。

  “你,叫什么?”

  失去了价值的人自然不会被优待。于是在皖南辗转半月,耗光了盘缠。

  “军爷,可否告诉小人是犯了哪个法条?要去哪衙门?”

  马钢这种重工业拥有数万年轻工人,所以自然产生了一些可以理解的需求。

  一路上,司马尚从船夫耳朵里了解了一些吴国的最新发展。

  屋子里,

  几个半老徐娘探头探脑,眼神好奇又畏惧。

  哇,他捂着脸原地蹲下了,痛哭流涕。哭的那叫一个伤心。

  “是。”

  “起来吧,跟我们走。”

  马车里走下一名商业署官员,捂着鼻子,左右环视了一圈:

  “司马先生,恭喜。您呐,要转运了。”

  暗自心惊,吴国进步太快,自己这个老朋友已经跟不上了。同时咒骂该死的洪教主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筹措钱粮、镇抚新占州县、或者充实后宫,司马尚自认都很擅长!

  当初,如果自己是被李郁陛下俘虏,凭自己的本事早就进步的不要不要了。署长起步,大臣都有可能。

  努力算个屁,选对路站好队才是最重要的。

  跟着白莲混,三天饿九顿!

  洪教主,该杀千刀啊。

  ……

  思绪被打断。

  一名亲卫伸手:

  “司马先生,请进。陛下在帐内。”

  “是,是。”

  刚迈出一步,司马尚忽然感觉自己脑后的负担沉甸甸。

  哎呀呀,辫子!

  他几乎咬牙切齿,暗自咒骂自己险些误了大事。

  挂着这么个落后丑陋的猪尾巴去见思想开明、英明神武的吴国陛下,真是该死啊。

  他低声哀求:

  “兄弟,借你佩剑一用?别误会,我是要割辫。”

  亲卫笑了,抽出佩剑轻轻一拉。

  司马尚顿觉身体轻盈,终于甩掉了沉重的历史负担,轻装上阵。

  他抬头望了一眼,天空很蓝。

  伸手把散开的头发往后拢了拢,用中气十足的语调,开口道:

  “罪臣司马尚,拜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帐方圆20丈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注视着这个胖子在帐外来了一套标准的三磕九拜――这是前清的礼!

  然后走进帐内,再次单膝跪拜――这是我大吴的礼!

  ……

  司马尚哽咽、激动的抬起头,见陛下还是那么的年轻英俊、日理万机的脸庞略带疲惫

  “起来吧,坐。”

  “谢陛下。”

  “寡人忙于军务,最近才听说你早至江南。日子过的可好?”

  “托陛下的福,吴国治下人人安居乐业,富庶安宁。即使是文景之治也比不上如今这万一。罪臣也做些小买卖,日子过的尚可。”

  “那就好。”李郁忍住了揶揄,笑着问道,“寡人想用你,去袁州府萍乡县张厉勇残部做个说客,你,愿意吗?”

  司马尚再度单膝下跪,眼神坚毅而炽热:

  “臣愿意为吴国大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好,你就先在外务大臣底下的信息署挂个官职吧。具体的事情,你可以去请教苗大人。”

  ……

  离开大帐时,李郁瞥见了此人脑门后齐刷刷斩断的辫子。

  倒是加了一点点的印象分。

  这一年的艰苦岁月,司马尚如同溺水之人,如今终于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甭管这根稻草后面是盘着赤链蛇,还是跟着水猴子。

  他都会一把攥住,寻找生的希望。

  初入吴国,如果不立下点硬扎的功劳,未来的仕途崎岖简直不敢想!

  他对苗有林执下官礼,细心请教。

  之后,随同10人的护卫队悄悄绕道踏上了旅途,目标――萍乡县武功山,张厉勇盘踞的山寨。

  ……

  根据清廷的邸报,张厉勇在萍乡县混的不错。

  首先是击败了多次官兵围剿,甚至一度拿下了县城,略施惩戒后又退出了县城。没有屠城,没有焚城,只是捣毁了县衙和官仓。

  接任的知县改变了前任的坚决剿杀策略。

  态度暧昧!

  两者之间是否有什么见不得光的协议,不得而知。

  总之,

  张厉勇部变的低调起来,在萍乡县境内少有大规模行动。

  转而在南边的吉安府安福县,西边的湖南醴陵活动,搞的这些地方风声鹤唳,大户心惊胆战。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gr.net。笔趣阁手机版:https://m.1gr.net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