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 逼死永祥,逼走阿桂,逼的乾隆亲自下场_大清话事人
笔趣阁 > 大清话事人 > 362 逼死永祥,逼走阿桂,逼的乾隆亲自下场
字体:      护眼 关灯

362 逼死永祥,逼走阿桂,逼的乾隆亲自下场

  第363章逼死永祥,逼走阿桂,逼的乾隆亲自下场

  没人能回答永祥的疑问。

  按照乾隆年间的正常市场价,一担生丝在300两左右。

  派去的人和江南商贾谈判,从200两一直往下降,降到了不可思议的区区20两,还是没能打动对方。

  永祥颓废的坐在生丝堆里,闻着那令人作呕的腐烂味道,突然问道:

  “其他的仓库怎么样?”

  “番禺那边有几间仓库的货收的晚,品质尚好。其他的都在腐烂发黄。”

  ……

  永祥一咕噜跳起来:

  “我们不卖了,我们自己生产?对,把生丝都制作成丝绸,放2年也照样卖。我们还有希望的!”

  几名家奴低着头,艰难的开口道:

  “主子,怕是不行。”

  “为什么不行?爷可以招募匠户,不白干,给他们发工钱!”

  “主子有所不知,咱大清国的丝绸作坊6成都在江南。现在广州所有的丝绸作坊都在加班加点的干,可即便这样,再过5年也消耗不掉市面上的生丝原料。”

  永祥的脸变的灰白。

  一股血气从脚板往上涌,噗!

  雪白的生丝被喷出的鲜血染红,红白相间,十分醒目!

  “主子~”

  永祥大口的吐血,喃喃自语:

  “爷这几个月一直想不明白,江南商人为什么不接盘?爷现在终于明白了,因为这局就是他们设的,他们太狠了,太狠了。”

  “乾隆爷,您不该啊~”

  ……

  一群家奴惊恐的望着内务府能人、和的亲信、四九城大名鼎鼎的永祥咽了气。

  与其说他是被气死的,不如说是被如山的债务压死的。

  永祥在粤海关监督任上,十分看好海贸。

  遂拿出了全部身家还借贷了银子,重仓持有茶、丝。

  如果没有“骗子使团”这档事,他本可以赚足十辈子花销的,或许前门楼子都能买下来。

  而现在,

  晋商死了,可他们创立的票号还在。

  来自京城的神秘人士强势接管了票号,换了个招牌,换了个名字就继续营业。

  以前的存银一概不认,有存单也不认。

  但以前放出去的欠银必须讨回来。

  ……

  2日前,

  1位亲王的管家已经向永祥下达了最后通牒!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就算你是和的狗,是皇上的狗,也照打不误。还不了当初从票号借贷的银子,你就还命!

  乾隆爷每年都把银子放给盐商,收取利息。

  和更猛,日常向穷京官以及即将外放地方的京官放京债!

  永祥他不是外人,正是内行人。所以他才绝望,知道自己绝无生路。

  假如,永祥可以不还钱!

  扬州盐商也可以不还钱!

  借京债的官儿们也可以不还钱!

  所以,两位主子爷绝对不会帮自己,反而会默认债主可以行使一切手段。

  在这件事情上,

  主仆情分抵不过债务债权关系。

  谁说我大清不讲契约的,在这件事情上,乾隆、和会特别讲契约。

  ……

  永祥不是第一个被逼死的,也不是最后一。

  这些人统统被报了个“暴病身亡”,然后吏部重新拟定人选,排候补的人求之不得。

  不过,

  正如李郁所料,

  清帝国一年生丝产量的6成最终腐烂变质,沦为了土壤的肥料。

  而种植桑树、养蚕也缫丝也成为了农户们避之不及的营生。

  半年后,

  四川、广东、福建多省的桑农们流着眼泪砍掉桑树。

  无人收购生丝,就无人养蚕,无人养蚕,养这桑树还有何用?

  农户们辛苦一年半载,没有收成,就必须立刻改行。

  不是农户们短视,而是饥饿的胃不会给你长视的机会,催粮的公差们也不会给你长视的机会。

  ……

  这一砍,

  就意味着3年内,

  除江南之外的所有区域,丝绸产业齐刷刷断代。

  因为一颗桑树苗从种下去,到成熟可以收获桑叶,需要3年!

  对于封建小农经济来说,

  种植桑树本就是一项投资巨大的营生。砍掉之后,这户人家在10年乃至20年内都不可能再种了。

  而武夷山的茶农们相对而言好多了。

  只是熬了1年的价格低谷期,后面又继续如旧了。

  因为茶砖这种玩意在大清朝没有市场。正经人谁喝砖茶啊,必须要喝新鲜茶的!

  ……

  养心殿,西暖阁。

  和跪在下首,一言不发。

  “拿给他看。”

  “是。”

  总管太监秦驷将几本奏折递给和,然后悄悄退到了一边。

  “皇上,这,这~”

  和脑门都是汗,表情惊诧。

  “关于这几份南方军情,你怎么看?”

  “奴才愚钝,对于军务不甚了解。一时间竟是不知谁对谁错。”

  乾隆没有发火,他觉得和不懂军务很正常。

  一个理财高手,再精通军务,朕还能睡的安稳吗?

  “赐座。”

  乾隆慢悠悠喝了一口参茶,开口道:

  “朕估计江西全省或者是大部沦陷只是时间问题,绿营兵挡不住吴贼!好在集中在湖北的蒙古马队已有2万。荆襄平原暂时无虞。”

  “皇上圣明。”

  ……

  乾隆若有所思:

  “马忠义这个奴才还是有脑子的。他说江西基本守不住,晚进山不如早进山。朕准了,军机处拟旨吧,让他兼任江西布政使!”

  “奴才马上就办。马忠义在苏州任上待过,想必对伪吴王有所了解。”

  “嗯,他和朕讲过实话,对李逆的评价颇高!”

  和没敢继续接话,总之,马忠义目前简在帝心,不宜进谗。

  他最关心的是阿桂。

  果然,乾隆盯着他问道:

  “阿桂的想法,你怎么看?”

  “奴才觉得阿大人的西守北渡战略很精妙,但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

  “嗯,你虽不懂军事,可最后一句话说对了。如此大的局,何时收网,时机很难把握。”乾隆似乎很有感慨,“火候最重要。火候不到,就是夹生饭,火候过了,又会焦。”

  屋内陷入了寂静,

  乾隆突然低声说道:

  “阿桂这个奴才是个合格的统帅。只不过,他让朕失望了~”

  ……

  和和秦驷都明白,皇帝所谓的失望是指的什么。

  帝病危,召前线统帅归京。

  统帅却迟缓拖延,见了多位前线将领,这种行为本身就很危险。

  你到底是操心战局,还是别有所图呢。

  乾隆无法排除后者存在的可能性。对于帝王而言,臣下的忠诚高于能力。

  所以,阿桂必须出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gr.net。笔趣阁手机版:https://m.1gr.net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