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 李郁的“帝国相对进步论”_大清话事人
笔趣阁 > 大清话事人 > 372 李郁的“帝国相对进步论”
字体:      护眼 关灯

372 李郁的“帝国相对进步论”

  第372章李郁的“帝国相对进步论”

  皖河口炮台是在一座丘陵的基础上建造的,比周围地势高出1丈半。

  这个距离交战,火炮已经失去了意义。

  清军只能用抬枪、碗口铳、火绳枪、长矛疯狂反击。

  更有急眼的清军搬起炮弹往下砸。

  好在第2军团的年轻士兵们足够疯狂,愣是扛着前期的高损失,踩着梯子冲上了炮台。

  底下的战友们用抬枪对上面露头的清军射击。

  在这种视野极差的战场,抬枪实在是太好用了,哪儿看到敌人身影晃动就是一喷子,立马收获惨叫声一片。

  压制效果超好

  终于有一名幸运的士兵踩着梯子跳上了炮台,成功先登。

  端起燧发枪,扣下扳机。

  轰,

  正面一名清军中枪倒地,另一人暂时致盲。

  待他眼睛适应过来,明晃晃的刺刀已经挡不住了,惨叫着倒地。

  ……

  然而,皖河口炮台守军数量太多。

  在军官的严令下,

  剩余清军聚集在炮台的一角,用长矛和火绳枪,负隅顽抗。

  一时间难以啃下。

  就在此时,

  远处的皖口镇,无数火把燃起。

  留守镇子的吴军士兵,厉声喝令镇子百姓人手一把沾满油脂的稻草束。

  “每个人拿一束,点燃了就跑起来。”

  “一直跑,不许停。”

  镇子口,

  两堆篝火熊熊燃烧,稻草束凑上来瞬间就成了火炬。

  除了燃烧时间短点,其他没毛病。

  皖河口清军看的胆寒心慌。

  第一印象就是“数不清的吴军,举着火把杀来了。主力,一定是主力!”

  清军,毫无意外的崩了。

  炮手们撒丫子就跑,辅兵更加是不甘示弱。只要能逃进黑暗里就安全了,前提是别一脚踩空掉进皖河。

  郑河安踩着梯子登上炮台后墙时,见到了一座狼藉的炮台。

  冲锋的时候,他的脚崴了一下,

  一瘸一拐的走到墙边,挥刀砍断清军旗帜,笑道:

  “弟兄们,调转炮口,轰清军战船。”

  ……

  其实,

  停泊在皖河的那些清军战船早就看到了交火的火光。

  可是,

  他们不敢开炮支援。

  这乌漆嘛黑的开炮,谁知道炮弹落在哪儿,说不定都落在自己人头上。

  水手们都挤在船舷上看热闹。

  就像是“看社火”。

  “咱们的人好像守不住了。”

  “完了,完了。”

  “这也不能怪他们,哪儿有人敢在夜里打仗的?这,这分明是瞎搞嘛。”

  众人纷纷点头。

  敢主动肉搏近战,就是绝对精锐!

  敢主动发起夜战,那简直是精锐里挑出来的精锐!

  需要克服的问题太多了,

  夜盲症、勇气、纪律、信任。

  ……

  突然,

  所有人都望着陷入安静的炮台,心中一股不祥的预感陡然升起。

  轰

  炮台一团火光乍现,船舷附近腾起了水柱。

  看不见落点,但是炸起的河水淋在头皮上还是蛮凉快的。

  水手们狼奔豕突。

  有人狂呼:

  “反击。”

  有人大骂:

  “躲避,躲避。”

  皖河里,炮声隆隆。

  清军战船各种火器都在喷出火焰,热闹的好像过年。

  双方都在盲人摸象,打的不亦乐乎。

  造成的实际伤亡并不多。

  安庆城墙上,明亮看的手掌里捏着一把汗。那长龙般的火把阵让所有的人的心都跌入了谷底。

  清军个个都在嘀咕

  “吴贼主力渡江了。”

  ……

  半夜时分,

  杨遇春才赶到。

  半路上迷了路,在安庆北迷失了北,靠银子买了几百姓做向导才赶到了正确地点。

  疲惫不堪的军队倒头就呼呼大睡。

  只留巡逻队4班倒,同时在镇子外布置了20处暗哨。

  吴军的作战手册,内容一直在增加中。

  其中有李郁的臆想,有战场经验的总结,有专业人士的指点。

  暗哨,就是李郁的臆想之一。

  暗哨见敌,鸣枪示警。

  这种办法适合野外行军,来不及搭建完备的营寨工事时,暗哨有树就上树,有坑就蹲坑,有房就上房。

  总之,

  不要在正常人的视线平面内就好,主打一个出其不意。

  吴军各个军团执行后,纷纷夸赞陛下圣明,发自内心的钦佩。

  ……

  次日,

  天降大雨。

  两军默契的各自休憩,没有开战。

  安庆城,在雨水中戒备森严。

  皖口镇,在雨水中一片安宁。

  郑河安将指挥部设在镇子里最大的士绅宅子里,

  正在听取手下的汇报。

  “镇内仓库有细粮1200石,粗粮1100石,盐巴5000斤,茶叶600斤,火油1000斤,石灰500斤,布匹2000匹,油纸布500张,药材800斤,粗布袋子4000张,骡马300多头,砖石木料无算。”

  “这些货都属于哪些人?”

  “小部分属于河口巡检司,大部分属于本镇的7位士绅商贾所有。”

  郑河安大手一挥:

  “先征用了。”

  “是。”

  望着天井里,滴滴答答的雨水。

  他忍不住嘀咕:

  “娘的,情报署家学深厚,这踩盘子的功底,老子不服都不行。”

  ……

  粗鲁的郑河安,其实还真说对了。

  由于刘千的职业缘故,情报署在踩盘子这一领域十分专业,有基于大势的分析,有实地考察。

  凡是这种历史悠久,水陆交汇,背靠大城池的小型镇子,情报署内部归纳为――很好啃的肥肉!

  钱粮物资小范围高度集中、军事防御薄弱。

  小股精锐部队,来个漂亮的突袭就能占据!

  然后,

  后续大军就获得了一个很棒的粮草物资补给点,一个天然的后勤水运补给点,一个民夫集中点。

  郑河安越琢磨,越发现情报署的可怕。

  心中也收敛了原本的对千门的鄙视,增加了几份敬畏。

  ……

  吴军在昨晚的突袭伤亡90余人,成功占据了炮台,扼守了河口位置。

  军旗,静静的伫立在雨中。

  士兵们不顾天雨调整炮位,将清军战船压缩在皖河上游的七里湖。

  原本的锁江铁链也成了笑话,吴军找了10个铁匠,先用焦煤炉子架在底下烧,烧到手腕粗的铁链通红,然后用大斧砍。

  1天时间全部解决。

  安庆府清军依旧龟缩,不敢出城。

  明亮在府邸里研究了半天,还是下不了出城主动求战的决心。

  麾下的将佐都瞧出来了,

  这位富察氏的子弟废了,毫无武将气概,遇事犹豫不决。所有人的心里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

  休憩、吃饭、轮换。

  吴军先锋终于恢复了体力。

  士兵不是机械,无法长期高负荷运转,早晚会崩溃。

  虽然说,

  后世有过这样不可思议的军队,可李郁从不指望自己能够打造出这样的军队。

  对于李郁而言,

  他想建设的军队,是一个晋升机制相对公平、饷银赏银到位、装备先进枪炮、参谋制度完善、后勤补给充足的军队。

  他想建立的帝国,是一个半资本半封建主义、日不落殖民地、文化包容自由、工商业繁荣的汉人帝国。

  在他寿终正寝之前,

  能够完成上面的目标就属实不易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gr.net。笔趣阁手机版:https://m.1gr.net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